a
Don’t _miss

Wire Festival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Nullam blandit hendrerit faucibus turpis dui.

<We_can_help/>

請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張昭鼎教授的一生》閱讀心得 — (C)B07 黃宏偉

《張昭鼎教授的一生》閱讀心得 — (C)B07 黃宏偉

打從有記憶以來,我想像中的科學家,不外乎就是穿著白袍、頂著亂髮、鎮日埋首於燒杯與化學溶液間的生物。但透過這本傳記,瀏覽了張教授一路走來的人生旅程,我才發現過去的想像是多麼狹隘。

張教授生於戰亂、長於戒嚴、行於學理、忙於教育,走過台灣極度紛亂的一個世代,童年艱苦、求學與當上教授後,又遇到高壓統治與思想箝制,然而外力的限制與環境的惡劣不僅無法阻攔他向上的壯志,反而激發他對體制改革的盼望。正如教授所言:「要做大事,必須具備力量:而知識就是力量,因此必須先把學問做好」在心中萌芽的理念思想,最後透過他長年在科學與人面的耕耘,成功的遍滿田園,有形無形中推動了整個體制往前邁進。反觀我自己,生活在這個交通便利、資訊發達、天空不會掉炸彈的世代,有時卻還是貪戀於3C產品、沉溺於玩樂之間不懂上進,為自己的能力設限,目光短淺,感覺孟子所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並不是沒有道理。

前些日子拜讀了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徵》,書中提到:「沒有創造,就沒有進步。不想發揮自己的生命力,只是拘於因襲,囿於傳統,模仿前人所爲而安然無事的奴隸,即使聚集了幾千萬個這樣的人,文化生活也無由建立。」想不到在張昭鼎教授的身上也能看見同樣的思想。教授大學時,雖然本科是化學,但卻不自我設限,持續探索其他如量子力學、統計力學、電磁學等各方面的學識,也從未放棄各國語言的學習或閱讀人文書刊的習慣,後來更到日本、德國諸國去深入學習各種技術與理論。在日本實驗室做研究時,看見了百姓吶喊抗議的模樣,彷彿預見了台灣自由的理想,可以說在日本的那段時間,不僅讓他得以探索至高的科學領域,同時開闊了他的視野,更讓過去推積在心中追求公平、自由的思想得以發酵醞釀,進一步的參與社會運動,可說教授一生求知求進,不斷渴望創新與蛻變,一步步引領著科學和社會前進。

像孔子說的「君子不器」,科學家一詞無法用來定義張教授,教授是科學家,同時也是一名教育家、思想家、社會運動的推手,這一生對科學的探索、對真理的追尋、對教育的熱情、對未來的開創,未曾停歇。在他的待人接物時,也不難看出他豪爽、耿直、重諾、不拘小節、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個性,正是以上種種的人格特質的匯集,使他得以留名於後世。張教授一生所行,彷彿是我難以企及的蒼穹;不過即使星辰位於光年之外,人類依然會嘗試踏出腳步去靠近,我也有同感-即使天頂距離遙遠,我也想嘗試邁進向上,期待有天也能同教授一般,看見更高更遠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