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on’t _miss

Wire Festival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Nullam blandit hendrerit faucibus turpis dui.

<We_can_help/>

請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讓我有這個機會沉浸在大師的洗禮中【林容】

讓我有這個機會沉浸在大師的洗禮中【林容】

科學,一直是我給「魔幻」的代名詞,總是不斷地帶來驚奇。國小中年級時,每週三放學後,我都會蹦蹦跳跳地去參加遠哲科學營。各種自然科實驗,把我迷得不可自拔。2013年夏天,化學的魔力再次召喚我到桃園龍潭,參加為期六天的居禮夫人高中化學營。

當初吸引我的,就是活動的課程安排。一場接著一場的演講,邀請到來自各領域的科學工作者共聚渴望園區,談論科學的學習、研究、以及商業開發。這些我做夢也想不到有一天可以聽到這些教授、董事長、博士、研究員的現場專題演講、論壇,甚至開放時間讓我們提問。每一場講座都帶給我不同的啟示,刺激我去思考更多問題。

在Prof. Herschbach的演講中,他提到科學是一個social enterprise,科學家之間不是競爭關係,而應該是維持互助合作。我非常認同教授的這個說法。從他人的成果中,我們會得到新的想法概念,不但是一種學習也對自己的研究有幫助。沒有前人的努力,後面的路就會更艱難。科學發現是全人類的共同資產,不應該因為工業發展、商業利益而淪為賺錢的工具。這讓我心中浮起一個疑問,科技公司到底應不應該為新研發的技術、產品申請專利?還是應該將這個新發現、突破分享出去,讓人人都能接觸到?目前將科學發現專利化的制度到底是在抑制科學發展,還是在鼓勵科學家更努力研究?我覺得這是一個難以下定論的問題,但也值得好好思考。在科學真理和商業利益之間,到底要怎麼取捨,每位科學家心中都應有一個準則。

科學與人文素養是緊緊扣著的兩個環,追求科技進步發展的同時也要兼顧道德精神,不能淪喪該有的價值。否則科學很容易就被扭曲為攻擊社會的武器,失去原本求真的精神。如最後一場楊泮池校長提到未來的基因醫療,在發展的過程中就會遇到許多道德倫理問題,都是需要一一去面對、斟酌、討論的。經過審慎人文思考的科學研究、利用、發展,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造福社會。

科學的學習絕對不是坐著聽演講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自己藉由實驗驗證所學。這次很幸運有機會進入清華大學實驗室動手操作,我是在周芳妃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燃料電池的實驗。要成功的完成實驗,除了要理解電池的原理外,更重要的是每一步都要仔細、謹慎的進行。過程中,我和同組的隊友經歷了不少波折,原本就被實驗步驟弄得昏頭的我,在AB膠的「薰陶」下更混沌了。最後,緊張又期待地看著電表數字慢慢跳上0.8,遠遠高出了我們的預期。那一瞬間,喜悅感就像電流一樣穿透了我全身。實驗中每一次的錯誤,都成為寶貴的學習經驗。

這六天的活動中,同組的隊輔及組員是我最棒的學習夥伴。我們來自全臺各地,有幸同聚在一起分享美好的青春時光,互相交流學習。非常感謝居禮夫人高中化學營,讓我有這個機會和同樣喜愛科學的人沉浸在大師的洗禮中,啟發我們對未來科學的理想願景,為高中生活留下豐富精采的一頁。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再參加一次,再次徜徉在化學的魔幻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