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麗玉(活動營主持人、清華大學教育學程中心副教授)

九十學年國立清華大學與張昭鼎紀念基金會大眾科學教育活動:國中生「科技與社會(STS)」活動營

今年的主題是「飛鼠部落探奇」。國中生「科技與社會(STS)」活動營自1997年開始辦理到今年正好是邁入第五屆,總計參與的師生至少500人。在新竹地區的國中學校逐漸成為一個小有知名度的科學教育活動。而張昭鼎紀念基金會五年來持續不斷地給予經費上與精神上的支持,應該是最重要的因素。五歲在個體的成長歷程中,是獨立學習的開始,個體準備要離開幼兒期進入兒童期,從家庭的學習環境延伸進入學校與社會的學習環境。對STS活動營而言,五歲也意味著生根與開拓發展。因此在去年完成第四屆STS活動營之後,我就開始彙整檢討過去在金山面與科學園區所進行的活動資料,期望以科學教育的理論基礎與活動營的實務經驗,建構一套STS活動設計的參考模式。五年來STS活動營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包括社區教育、鄉土科學教育、國中生的科學學習、教師進修、科學師資培育等,均有值得探討與推廣的必要與價值。

在科學師資培育與教師進修的層面,STS活動營提供清華大學教育學程中心的準科學教師們一個非常完整的STS科學教育田野經驗。從基本科學教育理念的學習、STS科學教育理念的理解與應用、活動營的相關學科知識研習到活動營的規劃,整個培育過程兼具理論與實務,完全破除傳統只在課堂聽講理論的師資培育模式。歷年參與本活動營的教育學程學生均表示本活動營的模式深深影響他們任教以後的教學模式,而且一直希望經常能有機會再參與本活動營。每一年都有歷屆的參與者回來擔任義工的情況,充分反映本活動營對準科學教師的教學理念的影響。

在鄉土科學教育、國中生的科學學習層面,STS活動營歷年累積的經驗與蒐集的資料,經分析研究後,正建構一套相關的教學模組。預期在不久將來可以提供學校發展學校鄉土科學教育課程、學生科學學習活動以及學校本位課程參考。最近已有機構與本人聯繫,希望分享應用STS活動營的經驗於一般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設計。「飛鼠部落探奇」的意義

經過一番研究、省思與評估後,今年我們將活動營的活動範圍拓展到原住民地區,進入泰雅族學校:泰安國民中小學,以「飛鼠部落探奇」為主題,以泰雅族文化為基礎,以飛鼠為教學主題,設計一天半的活動。在泰雅族的生活文化中,飛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物。在部落中有喜慶或是重要的場合,一定少不了飛鼠這項食物。而因為飛鼠衍生的一些故事,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在泰安工作的期間就聽過一些很有趣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獵飛鼠背後所隱含的一些文化、倫理甚至是禁忌,是值得省思與學習的。其實,如果打飛鼠的時候,能嚴格遵守祖先的教訓,飛鼠根本不會絕種。泰雅族通常是走路上山,能背的獵物有限,而且泰雅族不打母獸或幼小的動物,原來就有大自然生態保育的觀念。野生動物保育法以及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修正後,對原住民而言,常增加困擾。飛鼠本身所具有的相關科學知識概念,也涵趕磥丰耵哄B理化的學科概念。因此我們選擇以「飛鼠」為題材,設計STS學習活動。

「飛鼠部落探奇」標誌與紀念衫的設計意涵

今年的活動營的標誌與紀念衫十分特別,由本學年度修讀「科學教育」課程師生,共同討論設計完成。標誌是以經過藝術化處理的「STS」字體,轉化成為一個飛鼠的圖案,字母的顏色採泰雅族織紋上經常可見的紅黃藍三色,加上簡單的彩色線條,一體融合青少年的活潑氣息與本活動營的文化特色。紀念衫的主要圖紋係採苗栗縣泰安鄉中興村賴世仁村長夫人親手織製的傳統泰雅織布上的織紋,搭配活動營標誌,以接近土地的米黃色作為底色,整體呈現本活動營的特色。整件紀念衫看不到一般的機構文字,我們相信這樣的設計能予人更深入的思考空間,這也是STS科學教育的精神,更是張昭鼎紀念基金會多年來期待在台灣社會激發的創造思考精神。

「飛鼠部落探奇」活動營籌備歷程

活動營籌備過程由本學期修讀「科學教育」課程的學生負責課程活動設計與執行。本校社會所研究生泰雅族青年林偉華負責我們與部落的聯繫。同學們經常利用課內與課外時間查噪禤B進行討論,而且為了增加對STS教育理念的瞭解,還特別報名參加國科會主辦的「2001年STS學術研討會」。其他時間則不斷檢討改進教材,並且耐心演練教學活動流程,用心用力令人感動,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台灣科學教育的希望。為加強對飛鼠的瞭解,特別聘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李培芬教授到課堂演講。在初步的活動流程確定後,本人則親自到達部落,與學校校長及部落老人家協商。黃一農副教務長規劃天文部分的課程,而且協商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贊助提供的DIY星座圖。

「飛鼠部落探奇」活動營學習活動內容

教材的設計係應用本人已完成的「以世界觀為基礎之竹苗地區泰雅族國中理化學習活動設計」25單元的其中一項單元。在報到時,經由三個趣味實驗組成的大陷阱闖關遊戲,讓小隊輔導員與參加的國中生互動,增進彼此的認識。與一般制式化的始業式不同,「飛鼠部落探奇」的始業式是以泰雅族傳統的祈福儀式開始,由部落老人家黃盛茂先生帶領儀式的進行,

在祈福儀式之後,部落老人家帶領大家前往大興村獵場觀察飛鼠。沿路光線黑暗天又飄著小雨,十分驚險,幸好有熟悉路況的獵人帶路。雖然沒有找到飛鼠,但學生們跟著獵人,深深體驗原住民傳統的狩獵精神。第二天的學習活動包括飛鼠主題的三個面向:理化、生物與社會。由清華大學修讀科學教育課程的學生規劃學習活動,並請泰雅族老人家講解泰雅族對飛鼠的相關知識與傳統文化。「飛鼠部落探奇」活動營的成效

今年我們結合過去辦理STS活動營的經驗,結合學術與部落社區的力量,整合STS科學教育理念與多元文化教育,開發原住民地區學校STS科學教育的新模式,落實STS科學教育的精神於不同族群的科學學習。在過程中,讓原住民的國中生看到科學與傳統文化彼此的相互關連,從生活文化中體會科學學習的樂趣,理解科學概念。引發部落社區人士探討傳統文化與科學教育之間的社區力量。同時促使教育學程的科學師資培育課程更具文化敏銳度,因應當今正蓬勃發展的多元文化科學教育潮流。

誌謝

感謝張昭鼎紀念基金會經費與精神支持、國立清華大學TEENS網路教育園區網路支援、清華化學科技文教基金會贊助經費、清華大學化學系>鍾崇燊教授親自隨營隊指導、清華大學黃一農副教務長親自隨營並安排天文課程、台灣微軟公司提供獎品、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贊助提供的DIY星座圖。

活動營顧問群

台灣大學動物系李培芬教授

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

泰安鄉大興村林寶金先生夫人

國科會太空計畫室張志立博士

張昭鼎紀念基金會張敏超執行長

國立清華大學黃一農副教務長

清華化學科技文教基金會

苗栗縣泰安國民中小學楊傳國校長

清華大學TEENS網路教育園區

張昭鼎紀念基金會廖俊臣董事長

泰安鄉大興村黃盛茂先生與夫人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鍾崇燊教授

新竹縣尖石國中葉志德校長

泰安鄉大興村賴世仁村長與夫人

(依姓氏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