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美玉(新竹師院 初教系)

有關我對教育服務的構想,開始於九二一地震之後。九二一地震之後不久,為了響應教育部徵求師範院校到災區服務的活動,我帶領初教系四年甲班( 89級)的學生投入救災的工作,當時,這是全校唯一全班志願參與協助災區國小儘早恢復學校正常運作的班級。我們所分配的區域是南投大里市, 記得那個時候 ,有幾位同事先到災區,用攝影機將我們擬進行協助的國小災情拍攝下來,再由我和幾位學生負責剪接的工作,剪接之後,再複製給其他班級做為行前工作的準備用。接著我和學生共同規劃我們可能會面臨的工作:清掃、整理辦公室及教室、心理輔導、國小國語、數學、自然、社會、美術、音樂、體育和團康活動等課程的代課工作。我們將它編成一本工作手冊,供參與協助的班級參考,當時,我們的學生才剛剛上該學期第一次的教育實習課程,要去勝任這樣一個複雜的工作,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他們有熱情,而且很勇敢。他們睡在大里高工的兩間教室,我和另一位同事則睡在校長宿舍,每天早晨,各校校長親自到學校門口接我的學生,我和最後一批學生搭乘新竹師院九人座的車子。將最後一批學生放下後,我才一個接一個的去訪視各校,並指導學生。下午五點,各校校長再將學生送回,學生吃過便當、洗完澡後,每天晚上八點至十點半,我們召開工作協調會議。因為每天每個學校的需求都不一樣,需要調整,我們還得討論明天所有要代課的課程。

那一個禮拜 ,我看到的,除了災區學校的狀況外,最令我感動的是學生 在那一個星期的工作與學習情形,〝他們學得最多〞 。就是這個感動,之後每年我都會帶領我所教的四年級學生,共同規劃兩天一夜的偏遠地區教育服務活動。

由於我學科學的背景,以及參與國小 自然 科教材的編輯工作,加上在師院教書,很 自然 的,我比別人有較多的資源,去從事國小科學教育的推廣工作。從事國小自然科教學推廣活動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國小自然科教師教自然科學的能力普遍不足。主要是因為國小自然科課程常常分配給兼行政工作的老師,以及好不容易才擺脫級任老師的資深教師擔任,她們很多都不是學科學的。如果教師對教科學有興趣,而且能不斷的學習,幾年下來或可成為優秀的自然科教師,但是這種情形並不多見。因為這個理由,我希望能對國小科學教育盡一點力量。

大學畢業後,我在國中教生物及化學,後來到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參加暑期進修四十學分班,張昭鼎老師當時是化學系所主任,曾經上過我們的課。由於我要繼續當時在國中教學生做的木瓜種子包膜(假種皮)抑制發芽的實驗,他介紹我到陳秋明老師的實驗室。在清大 四個暑假 讀書的日子很充實,讀完四十學分,並沒有碩士學位。當時,受到陳秋明和陳秋炳老師的鼓勵,我參加行政院出國進修的公費考試,獲得錄取,於1985年秋季,赴美國印第安那大學(Bloomington)攻讀碩士學位,主修教學科技(Instructional systems technology), 但是,所有我學的教學科技是應用在科學教育上 。 回國後, 先 回國中服務半年後,我進入當時還是專科制的新竹師專,而洪麗嫣老師卻成了我的同事。碩士回來,當了三年助教後,在顏秉璵校長的鼓勵下,我申請國科會的補助再到美國進修,這一次我申請到紐約州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主修教學設計、發展與評量,輔修科學教學。教學科技是教學設計、發展與評量中的一環,同樣的,我將所有我在美國所學的,全部和科學教育結合,對我而言,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在雪城大學讀書時,張昭鼎老師的千金張寧芝小姐,正好在和雪城大學校區相連的紐約州立大學SUNY進修,我抵達Syracuse時,是寧芝到機場接我的。我還在雪城大學的時候,張老師過世了,寧芝匆忙回國奔喪,這件事令我和寧芝的朋友十分震驚,也悲傷不已。因為張老師是一位 學養豐富又熱愛運動的人 , 他 還可以為國家社會做許多事。張老師去世後的頭幾年,每年暑假,在清大都舉行紀念音樂會,當時我常帶著學生扛著攝影機到清大拍攝紀念會全部過程。由於和張昭鼎老師、洪麗嫣老師以及張寧芝小姐之間的關係,使得我更想實現張昭鼎老師 的〝科學普及化〞 ,以及他的好友李遠哲院長 的〝帶好每個孩子〞的 教育理想。

九二一之後,每一年我帶領學生到一所山地學校從事科學教育活動,我讓學生設計兩天的科學營,美勞系的學生是將科學與藝術結合,音樂系學生是將科學與音樂結合,初教系學生是將科學與康輔或生命教育結合,學生所設計的活動,活潑而多元。我們的原則是,所有參與活動的小朋友不交錢,由他們的學校或家長提供小朋友的午餐。我們的學生以及研習的材料、交通費由我這邊負擔。一直到去年,我還在初教系系所主任任內,因為希望初教系學生能早一點有教育服務的體驗,為了張羅三個二年級班級的教育服務課程所需的經費,在曾憲政校長的鼓勵下,我第一次向張昭鼎基金會申請經費。原本,一年只能去一個山地小學,去年有 了充裕的經費, 一部分經費提供二年級的班級,另一部分 提供 四年級的科學教育服務,使我們 能 去四所山地小學服務。

由於過去幾年在山地小學辦理科學營的經驗,發現:其實山地小學的各項教學設備遠遠優於平地小學,而且一般人有一個觀念,認為山地小學是最需要關注的。所以大量的人力和資源湧入山地小學。就以去年我在兩所山地小學所看到的現象:一個夏天可多達五、六個團隊。根據山地學校的老師說,每一年由各方湧入山地帶領各種營隊的大專院校很多。 但 根據我幾年來的觀察,許多平地偏遠地區學校的小朋友, 反而是 受到最大的忽視,教學設備遠遠落後於這些山地小學以及都市學校,造成另外一種教育資源嚴重不均的現象。因此,今年我們嘗試選擇了兩所平地偏遠,而且文化不利的學校,以及兩所山地特偏小學 進行服務 。因為筆者連續三年參與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的工作,由校務評鑑的實地觀察與資料蒐集,被我們優先挑選學校的理由是這所學校校長辦學認真、老師及家長都關心學生學習,而又確實處於文化不利的偏遠地區的學校。換句話說,我結合了我在桃園縣校務評鑑的發現,去從事科學教育服務的工作,我以為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今年,五月二十一及二十二日,我們將到龍潭的德龍國小及高原國小,五月二十八及二十九日,將到北橫雪山山脈的光華國小和巴陵國小。希望這些活動,能對這些小學的學生和老師有正面的刺激,特別是對師院的學生在進行科學活動的設計能力上。 感謝張昭鼎基金會提供我們經費,讓我們去完成這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