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鳴明
“陪你讀下去”是作者郭怡慧(Michelle Kuo)陪伴她殺人入獄的黑人學生,在獄中研讀詩文,修改寫作,啟迪思維,卒能體念親人,正視人生,獲得新生的動人故事。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美國南方阿肯色州的偏僻小鎮赫勒拿。這片沿著密西西比河的沃土原是黑人群居的棉花田,如今物換星移,滯留的非裔居民生活資源仍然貧乏,教育水準依舊低下。而作者是臺灣移民美國的第二代,嚮往公義,立志奉獻。在哈佛大學畢業後到赫勒拿的中學教書。學校裏充斥著家境困頓的非裔問題學生,讓她教學生活充滿挑戰和挫折。
教書兩年後,作者回哈佛攻讀法學院。在學業將完成前,她得知當年的學生派屈克因殺人入獄。帶著自責的心情,她延後已經接受在加州的工作,回到赫勒拿與派屈克再續師生之緣。她到獄中陪著派屈克朗讀詩文,研討詩義,練習寫作。作者的關懷鼓勵讓派屈克善用獄中光陰,重拾生活的方向和力量。
這個故事動人之處在於作者對弱者無私的奉獻。作者學生時代閱讀了大量黑人民權運動的書籍。她同情兩三百年來黑人的折磨和苦難,欽佩社運人士的無所畏懼,甚而熱血奔騰。“光是欽佩那些黑人作家不夠,欽佩不代表多少意義。如果你的激情無法化為行動,你就是在玩角色遊戲“。在大學畢業前,她遇到了“為美國而教”的人材招募員,她起而行,受聘到美國最窮困地方之一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教書。”書改變了我,讓我負起責任,我相信書也能改變我學生們的生活。我的夢想浪漫得理直氣壯,毫不知羞。那年我二十二歲。” 就這樣,懷著理想和激情,作者去了赫勒拿。
在作者工作的中學裏,多是磕毒的,好勇鬪狠的,惹麻煩的,和被他校開除的中綴生。在教室裏她設法維持秩序,提起學生的興趣。設法瞭解學生的想法,願意學習,讀書,寫字和發言。碰到學生數天缺席,如派屈克,她登門造訪,將他們勸回學校。她日常的工作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挑戰。
派屈克是作者在赫勒拿教學兩年的學生之一。在作者回學校讀研究所後不久,派屈克就綴學了。再過兩年,派屈克在一次衝突中誤傷人命而入獄,作者立刻去赫勒拿探了一次監。“我是超典型那種心腸軟到會滴血的自由主義者” “一個內心的聲音說:當初假如你沒離開,現在派屈克可能不會坐牢,你對他有虧欠。那聲音繼續說:留在這兒,放下其它事。”於是作者向新工作的單位請了假,回到赫勒拿。一面在當地的學校教書,一面到監獄裏指導派屈克閱讀,寫作,討論文句對生活和親人的微言大義。作者的關懷溫暖了派屈克的心,幫助派屈克振作起來。作者在獄裏伴讀了七個月。事後證明伴讀提升了派屈克的語文能力,幫助了他出獄後的考試和進修。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又有多少人能起而行,奉獻自己呢?
引導一個迷途的孩子回到正軌,就是減少一個社會的問題,就是成就一份新的生產力量,是一件莫大的功德。不過這不是一件輕鬆的使命,捨棄優沃的收入而接受僅維持基本生活的工作,更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可以想見作者的父母,一對兢兢業業打拼的第一代移民,操心自己的女兒今後的生活,而一再提醒她回到法律的本行。作者在臺北的新書發表會上,推崇仍在赫勒拿教書的老師們是“真正的英雄”。這些英雄不只在赫勒拿,也在大城小鎮,或其他的奉獻崗位。譬如同是臺灣移民美國第二代的蒲艾真(Ai-JenPool),獻身弱勢,組成美國”家庭傭工聯盟“(Domestic Worker United),維護家庭傭工的工作環境和權益。她的貢獻贏得廣泛的影響,入選時代雜誌2012 年的百大影響人物。蒲艾真說“我深信愛是世上推動改變的最大力量。我常把偉大的運動比擬為偉大的愛情。”
環顧我們的周圍,臺灣也有許多在偏鄉奉獻的老師,社工,和志工,和來自外國的牧師。例如服務於全臺乃至世界角落的慈濟志工,在醫院和公共場所的義工。例如來自美國,奉獻了臺灣弱勢五十年,於去年(2017)逝世的丁松筠神父。奉獻給這個世界帶來溫暖與和諧。在多以財富為人生酬庸或事業成功指標的今天,他們的奉獻,他們的“愛情”,值得我們深深的感謝和敬意。
書中平行於作者和派屈克互動的主軸外,是作者和父母間的親子之情。僅管著墨不多,但與父母的親蜜感情貫穿全書。作者成長於一個父母呵護的溫暖家庭。父親送她上鋼琴課時會在外面等到下課。母親在全職工作外,一身擔起家事。對子女學業的支持正是典型的華人家庭:“家一直是讀書最好的地方。在我們家,讀書的人好比皇帝,集寵幸於一身,沒人敢打擾你。”“他們能幫我的,大概就是他們已經能做的事了;帶給我一個充滿機會的童年。“作者入於眼,感於心。”我想到他們的時候,內心真的充滿溫情。“ ”我特別對她(母親)感到深深的愛“作者以平白的文字,剖示一個為女者的孅細感情。作者在重返赫勒拿前努力爭得父母的支持,因為父母在她心中的份量。相對於派屈克的故事,華人成功的家庭環境和教育,是成就優秀子女最關鍵的因素。
作者以第一人稱陳述她與赫勒拿的故事。衡諸書中各種細節,除了更改人名,是個完全忠實的回顧和省思。本書的亮點在於美國的精英,除了在科技上衝鋒陷陣,也能捨棄私利,投身社會公益和公義。有錢人如巴菲特和蓋茲盡散家財,有力者如郭怡慧和蒲艾真勇於獻身。美國每年有成千上萬的青年人投入和平軍等組織,服務弱勢於世界各地。這協助了美國社會的均衡發展,注入永續的活力。郭怡慧和蒲艾真的父母,以第一代移民在本業上卓然有成。蒲父是美國的科學院士,蒲母是美國知名癌症中心的醫生及教授,郭父則是傑出的藥學專家。培育出的第二代青出於藍,不為己謀,獻身更具挑戰,更富奉獻的“愛情“。我們為美國及郭蒲兩家賀,為溫暖火炬的傳承幸。本書原作為英文本。中文本譯者徐麗松先生,文筆通順流暢,用字典雅,是高水準譯本。
(作者是張昭鼎教授於清華大學任教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