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志民

『科學家在玩什麼?』系列演講暨體驗活動是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針對有志成為未來科學家的高中學生、有意願培養未來科學家的高中老師及 其他對科學研究有興趣的人士所舉辦的活動。

本活動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邀請學養豐富的講員,進行系列演講。 第二階段:設計一系列能充分動腦的實作課程,讓參與者循序漸進來完。到目前 為止,已舉辦至少三場次以上活動,參與演講人數:每場約 130 餘人,本學期舉 辦 4 場將達 520 人次。另外,參觀實驗室活動:第一場開放 1 間實驗室約 12 人; 第二、三場各開放 5 間實驗室(約 40 餘人/場),三場累計約 100 人次。第 4 場 將於 6/19 舉辦,預計開放 5 間實驗室。以下將部份學生參加活動心得摘錄如下, 一方面能與大家分享,也希望有興趣同學可報名參與我們的活動。

第一場「一個科學家成長的經驗」(李遠哲院士)

中山女高葉庭瑄:

Learn to be the master of myself. 一直以來我也和李遠哲教授一樣希望能超 脫環境的束縛,然而卻十分猶豫,不敢放手去做。在生活中也常常感到我們是被 社會牽制擺佈的「零件」,為了世界的「大機器」而強迫運作著。不過聽了這場 演講,我好像知道未來該怎麼去掌握了,我也想做自己人生的主控者,而非迷惘 地隨波逐流。

希望參觀實驗室的人數可以增加,不然想參觀卻無法達成真的十分可惜。而 且雖然是讀北市學校,也是有學生住在外縣市而辛苦通車而來,不該否決參觀的機會。{註:主辦單位已增加名額,第二場開始,想參觀的學生都能如願。}

建國中學楊子賢:

現階段的高中時期,我雖然知道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但對如何實踐理想 仍十分迷惘,今日聽完李博士的建議,我決定利用高一、二的時間,多接觸相關 的工作者,了解他們在做什麼,一方面修正自己的觀念,也提早對未來作準備。 景美女中鄭天麗:

在早期年代,器械材料不像現今如此容易,要有什麼就能取得。李院長先生 反而感謝,因為「缺乏」,造就了凡事都得有應變、解決事情的能力(真空環境 得自行配備,手搖計算機)反觀現今科技之便利,現在台灣學生做研究之餘常只 是紙上作業,缺乏實做經驗,只是專一而無法拓展領域,會不會因此造成思想的 狹隘和科學的停滯呢?

武陵高中陳信憲:

當一位成功的科學家,果然不是一見簡單的事,那是要經過多少磨練、多少挫敗、多少痛苦,還有多少毅力才能夠到達那種境界?我想實在不是有毅力,或 有耐力的人。我每次遇到困難的題目時,都馬上就被打敗了,我也想成為一位像 李遠哲博士那樣成功的科學家。在聽完這場演講後,我發現我也有機會了。只要 我不斷努力、努力,不被任何困難擊敗,就有實現的一天。雖然這不是個什麼感人肺腑的心得,但我想這絕對是唯一的方法,唯有努力過的人,才有邁向成功的機會。

另外,我也從博士學到一個精神,科學家也是可以對社會有貢獻的。我從前 都認為,很多科學家領著國家的薪水,寫一堆常人看不懂的論文,研究著百姓不 需要接觸到的研究,對社會來說實在是累贅。但是我發現也能像博士一樣,幫助 這個世界上有要幫助的人。科學家不是一群自私自利的,他們也都是這個社會的 一份子,相信我們社會可以變得更美好。

基隆女中石馥嘉:

這次演講的一開始就以音樂家和科學家的比喻說明此活動的幫助,也告訴我一些學習上的方向,同時我很榮幸可以聽到李遠哲先生讀書的經歷,讓我從中得 到一些收穫。

要會玩也要會讀書,這種能收能放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了解目前的自己要的 是什麼,並且確定目標才不會迷失於玩樂之中,然而高中時期的李遠哲先生便思 考到「做一個有意義的、有用的,對別人有幫助的人」和「做自己的主人不和別 人隨波逐流,要超越傳統」的結論,即使當時的環境可能視此違反社會主義的傾向,李博士仍不放棄將和志同道合的人成為科學家的夢想。

大學後,李遠哲博士便發現台大教授不是萬能的,依然需要學習很多,因此 在半夜仍然在做研究。而李博士為了成為好的科學家的夢想,到物理系、外文系 學習得到更多知識豐富自我內涵。

後來到國外優秀學府求學,可是教授卻不說明實驗步驟,反而一直提問,讓 學生思考,從中吸收更多知識,這種和華人教育完全相反的刺激式教學,是在不 知不覺中,自我探索發現,慢慢累積到身上的,讓李遠哲博士從一開始的 疑到 認同這種做法。

聽完這次演講的內容,使我了解到定立人生方向的重要性以及讀書除了專攻 於某一科目還需要吸收其他領域的知識來鞏固基礎。

第二場「物理化學 臭氧」、「如果我有一萬小時」(林志民博士)

景美女中陳以安:

為何斑馬不會得胃潰瘍?A:當遇到獅子逃跑時,緊張所分泌的化學有害物 質在奔跑中已消除了!每次段考都緊張而拉肚子時,都感萬分無奈。經過這次演講,我得知改善的好辦法―運動!極感謝您們如此對下一代付出,辦此種性質的 演講真的很重要。

武陵高中簡翎亦: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我們平日需累積一定的知識,對未來一定會有幫

助。 「若以一萬小時的無聊換成功,我 可不要!」沒錯沒錯,我覺得成就應建立在 自己的興趣上,會更有意義。林教授他居然跟李遠哲博士一樣,都曾自己一人在 實驗室搞了好多個月,是科學家都一定要這麼瘋狂嗎?WOW!而且兩人都自己做實驗儀器。

武陵高中胡瑋秀:

而教授用英國:印度 = 印度:地球 = 1/2 地球:10 地球,這件事來比喻如果有 1/2 地球的人要過著像英美的生活,要有十個地球供應才夠用,這真的令我 感到異常的深刻!

PS.這圖也非常地有趣(富有深層的道理)

在現場聽演講真的很好!感謝教授用心的演講!

第三場「用奈米光子晶片幫你聽細菌的聲音」(王玉麟博士 6/5)

台北縣秀峰高中奚珍珍老師:

科學最主要來自歸納,而非演繹。學校應該要教如何從現象歸納出結論,而 非演繹。學校教的是演繹,演講提供的是簡介,也是偏向演繹而非歸納,都有改 進空間。如果期待改變得從考試制度與教科書著手,教師才有施展空間。

台北市立松山高中唐仕超:

原以為觀察細菌只能用雙眼來看,第一次聽到可以用「聽」的,實在讓我大 開眼界。奈米應用於科學也十分精采,Raman 材料、螢光也很生動,但最令我印 象深刻即是這次演講的兩個實驗。鋁如何做成奈米管的實驗很平易近人,使我回家就躍躍欲試,鋁瓶加熱也透過同學的示範使我更加清楚。

台北縣私立竹林高級中學邱宜亭:

開始前的小實驗雖然很簡單,但是很有趣!林志民教授會適時地說一些生活 上的小常識及實際地拿螢光吸收雷射光給我們看的感覺很棒!

和平高中高珮庭:

不要相信高科技的精密儀器,就算只是唾手可得的物品也是有它本身的功用。重要的不是其他,而是“創造力”。 三堂課了,期待下一次。也許以我目前所學,仍無法理解全部、甚至部份。但我 想就算只是一點點的收集,我也會努力。

武陵高中徐玉貞:

真正的學習是從身邊所知或可觀察的事物歸納出結論,而不是別人告訴你結果與解釋的線索。

武陵高中余子安:

一個有趣的發現,竟發展成一項重要的技術。這段歲月包含了多少精英的無限想像和思索,如奧運聖火的傳遞,一棒接著一棒,持著對科學的執著,而我們 期許自己是下一個跑者,奉獻出一分努力。

(想進一步了解此項活動及資料,請 參考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研究所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