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振明(新竹市虎林國中)

近來看了一本書,令我印象深刻,也給了我不同以往的啟發,因為書中內容充滿智慧與激勵人心的力量,無論你身處順境或逆境,閱讀此書都會讓你有更積極的人生觀。這本書是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院長的成長故事。我是個國一生,閱讀此書,令我終生受益。

李院長生於日據時代,上小學時處於二戰末期,為了安全著想,全家搬到山上姑姑家,在父親在城裡當老師、哥哥必須在城裡救火的情況下,李院長躍身為家中最大的男人,家裡的部份事務自然要扛下,當時年僅八歲的李院長,就必須開始照顧家人了。這段時間幾乎沒唸什麼書,小學一、二年級的教育也因此忽略,每天就是下山挑水、種菜,挑水少說也要十五趟,半夜還要去抓文鳥、抓魚,也必須學做手工藝貼補家用。當時種了很多高麗菜,又沒有地方存放,採收後總昰必須掛在天花板上,睡覺還必須找個好位子,才不會半夜被高麗菜砸到而驚醒。

但是李院長在三年級時,憑著努力超越了其它同學,直到光復後李院長才知道自己不是日本人,之後轉到公立學校,常會發生日語脫口而出的情形,因為這樣,不僅常被老師罵,也天天遭到同學的欺負,所以上學時口袋裡總要裝幾個石頭,以便對付那些不懷好意的同學。李院長是個玩心重且體力好的小孩,無法坐著好好讀書,卻怕父親的棍子,只好藉著鄰居玩伴的通風報信,在父親回家前回到房間「假唸書」。具運動天分的他,對球類運動尤其喜歡,在擔任隊員的期間,因學校要求隊員不需上太多課,有許多自由的時間,所以也有了一段美好的童年。

李院長的童年雖然是玩過來的,功課卻依然保持在頂尖,上了高中的他,非凡的毅力與恆心又增進許多,功課好又是班級幹部,簡直是同學眼中的聖人。有一次他聽到同學抱怨不想上美術課,而與班級幹部策劃集體翹課,甚至讓訓導主任想將他退學,幸好有班導力保,才免於被退學,這是一段不凡的竹中生活。

在大學時代認識了學長張昭鼎,在勉勵下成功做出許多困難的實驗,還讓教授另眼看待,許多未成功的實驗,也一一得到解答。畢業後又到哈佛及柏克萊兩個頂尖大學進修,期間每遇到好的指導教授,都會給他不同的觀念、創新的思想,奠定了以後在科學上的基礎。後來社會上做事,難免會遇到挫折,每當這個時候,妻子錦麗女士便是最大心靈支柱,再加上自己努力,終於得到諾貝爾獎,達成小時候的夢想,回國後即接下中研院長的工作。

李院長的童年與一般人一樣平凡,甚至更調皮,但是卻不平凡的人生成就,李院長在每個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有許多大幅度的改變。我想李院長是憑著反省、努力、恆心及超人的毅力,即使平凡的生活,得到與眾不同的生活,我想:這就是作者所謂的「平凡中的不平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