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涂靜娟老師(育賢國中)

擔任國中自然科教師至今已長達六年的時間,期間經歷了國中教材的新舊交替時期,發現無論是原來的國中舊式教材、亦或是因應九年一貫而改編的新式教材,在課堂授課時皆面臨類似的問題,時間與經費上的不足使教學活動受到相當大的限制,這也是我在教學上最感到無力之處。

今年本校有幸在「張昭鼎紀念基金會」的經費贊助下開設一門「數理研究課程」,課程安排方面以生物、理化、電腦、及數學領域為主,配合孩子的程度加深、加廣,但主題活潑且不受限於課內,再藉由『獨立研究』課程,訓練他們應用所學,並透過同儕間主題式的討論,學習如何實際操作來完成一份他們自己設定的研究內容。另外,值得特別一提的是今年試辦的系列『科學講座』特別邀請「交通大學科幻研究中心」的講師群參與演說,幾場下來可稱得上是叫好又叫座。講題從「人為什麼會老?」到「複製羊」…廣泛包含各領域的最新知識,而且講者都是實際參與研究的第一線人員,聽來不僅是孩子們覺得新鮮、有趣,連身為老師的我都覺得受益良多,也相信我們的視野都會在這樣的培養中獲得開展。

這門課程對我在教學上最大的影響就是—改變我指導孩子們參予科學展覽競賽的態度與教導學生的方法;科展競賽是國中自然科每年的大活動,每年孩子們面臨這樣的活動皆是苦著一張臉不知如何著手開始……..;所以今年自然科教師因應此項需求,在設計演說課程時特別挑選演說內容與學生課程相關聯性較高的講題,並讓孩子們於課前先查詢相關資料,對於演說內容具備相當的了解後再進入演說會場,如此孩子們聽完演講後還可直接向演說者請教相關的疑慮,這樣的學習對於這些對自然科學領域敏感度較高的孩子而言是有相當大的收穫哩…….;經歷了將近一學期的訓練後,學生的寒假作業—『有趣的科學報告』,竟然幾乎每一組的表現都讓評審教師們感到驚訝—--原來國中階段的孩子們對於科學的愛好及興趣可以如此被啟發哩………………。

孩子們的學習目前仍是正在進行式……,我想說的是:這群孩子也許並非是多麼資質優異的『英才』,但是是一群有高度學習意願的『可造之材』,真切的希望藉由這樣多元的教學方式,能讓這些熱愛學習科學的孩子們有更多的收穫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