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哲生

這是一個民主社會、多媒體資訊的時代,因此,很多廠商或選舉時各類候選人常會想透過各類媒體來傳達產品消息或推銷候選人理念,在推銷的過程中,找些有知名度的公眾人物來站台或代言,被認為可以加強商品被消費者接受或加深候選人在選民印象與支持度。知名的公眾人物,包括知名學者與專家、政治人物、媒體人、藝人、體育明星等等,因為在一般民眾人們心目中,他們已建立了一定程度的知名度與信任度,邀請來選舉站台或廣告代言,被認為有事半功倍效果。

這些知名人物會出來選舉站台或廣告代言,目的不一定相同,藝人與體育明星的廣告代言與站台,除少部分與社會公益有關外,大都與金錢有關。政治人物的站台或代言,則常與自己的政治利益或所屬團體的利益有關,這種現象在政客型的政治人物最明顯。政客型政治人物的選舉站台,尤精於算計,完全從自身利益出發,反反覆覆,在選舉時最會抓緊站台的時間及想代言的人物,選舉後,也會馬上想要回站台的代價,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報會有所埋怨或說些風涼話,有時甚至會倒向敵對陣營。這些政客型政治人物,因為,完全從利益及權勢角度出發,所以常會譏笑專家學者型人物的選舉站台,說這些人常站錯邊。2012年的一項選舉,就有一政客型政治人物譏笑別人是化學專家,在選舉時卻常站錯邊。其實,這些政客們是錯估了專家學者們的選舉站台的背後意義,由於學者並不是以從政當一生志業,他們之所以敢拋頭露面站在候選人旁,純粹是理念認同與堅持的站台,這就是政客與專家學者站台或代言的最大差別。以2000年的某一全國性的選舉,許許多多的專家學者替某一後選人站台,並不是要對這個候選人背書或獲得某種政治利益,而是純粹希望台灣能像歐美民主國家一樣,不要長期一黨執政,而能將「政黨輪替執政」視為民主政治常態。其實,現在是科技的社會,科技會帶來生活上的便利,也有可能是許多災難的根源,學者專家尤其是科學家關心政治與公共事務,肯出面站台或代言是好事,應被鼓勵,而不要只問立場、不問是非的譏笑與謾罵。在國際上傑出頂尖的美國科學家關心科學專業以外的公共事務,非常常見,而且被尊重,最有名的是美國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包林博士,他因為對公共事務的關注,使他又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多年來,在台灣,唯一的諾貝爾化學奬得主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院士的公共事務關心,無論是教育改革參與或其他有關社會進步的相關言論與站台,卻被有心人士為了自己選舉利益而長期遭到扭曲與醜化。然而,荒謬的是,質疑科學家站台的政客們卻也利用另一批學者專家來質疑科學家對不同選舉陣營的代言與站台。

在政論談話性節目裡的所謂「名嘴」的媒體人談話,則是另類型式的政治性站台與代言,媒體人的天職應該是執政者的對立者,替弱勢者代言,協助在野者監督執政當局,但是現在許多政治性談話節目的一些所謂「名嘴」,以媒體人包裝,實質上則持特定立場來代言相關黨政利益,自己成了朝野對抗之一員,而忘記了他原有「為民喉舌」的角色,這樣的媒體人於選舉期間,政黨代理人的色彩尤其明顯。更有甚者變成政治團體的化妝師及傳聲筒,而對其所不喜歡的團體人士,常不假辭色嘲弄,在言語上,似乎非將其代言政治團體的對手斬盡殺絕不可。

這些知名的公眾人物代言的產品或站台的候選人,並不是一定是「品質保證」,因此,常會看到某某藝人所代言產品廣告不實,被有關當局處罰。而林書豪的代言,但他在乎的卻不是代言費高低,而是所代言的商品是否與其人生規劃相符,他希望自己能為支持他的人帶來的價值,是更心靈層面,並非流於商業」。至於選舉的站台,當候選人當選後的表現,不如預期,選民只好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