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下旬筆者應美國 AISES 邀請擔任 2005 年 National American Indian Science & Engineering Fair ( 美國全國原住民科學與工展覽,簡稱 NAISEF) 評審委員。我相信這將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經驗,於是排開所有既定的行程接受邀請,飛往新墨西哥州的 Albuquerque ,參與 NAISEF 的評審工作,短短四天之間來回台灣與美國之間完成工作,個人更是得到許多的學習經驗,在此與大家分享。同時以本文感謝張昭鼎紀念基金會名譽董事長李遠哲院長與基金會董事長廖俊臣副主委,還有基金會諸位顧問們與董事們,對於筆者過去多年所從事的原住民科學教育活動的支持與贊助。

圖 1. Albuquerque 與花蓮有姊妹市的關係

 

有關 AISES 與 NAISEF

The American Indi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ciety ( 簡稱: AISES) 是國際間最早成立的原住民科學教育學會。 AISES 成立於 1977 年, 一群原住民科學家與工程師,有鑑於原住民中輟生日益增加,尤其是在社會漸趨高科技化之後,原住民生活與就業問題日益嚴重,因而成立 AISES ,期望能從事原住民科學教育研究、開發適當的科學課程、原住民科學師資培育計畫、改進原住民中小學科學教材教法、增加原住民大學生進入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的人數等 ,在原住民科學教育界甚具影響力。 1992 年 NAISEF 已經有來自全美各地區不同原住民族群的中小學生 4000 人參加。在 NAISEF 獲獎者可以參加國際性 the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 (ISEF) 。

我與 AISES

1998 年我開始投入原住民科學教育工作,在國科會科教處的補助下,進入竹苗地區泰雅族部落工作,也在張昭鼎紀念基金會的贊助下,逐年辦理多元文化科學教育的營隊活動。在部落的工作遇到許多的瓶頸,但是當時國內從事原住民科學教育工作的學者較少,過去的本土相關文獻也不多,於是積極尋找國際上相關的社群。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我找到 AISES 這個社群,並且從 2000 年開始投稿論文,通過論文審查,受邀在 AISES 年會發表論文演說。除 2003 年因為受邀到歐洲考察數位學習而無法參加 AISES 年會,至今每一年 AISES 年會我都參加。這幾年來,我在 AISES 結交一些朋友,從 AISES 的理事長到其他的幹部,還有一些來自原住民保留區學校的老師與行政人員。在 AISES 的年會中,我積極參加所有的活動,即便是與學術研究不太相關的年會結尾的 POW WOW 我都不願意錯過。因為我想要深入瞭解一個原住民科學教育社群是如何推展其任務與工作。

2005 年 NAISEF 現場紀實

每一年的 NAISES 都有一個象徵圖,象徵圖由各族原住民中小學生公開徵選活動選出前三名,以第一名的作品作為該年度的象徵圖。今年是第十八屆 NAISES ,象徵圖的主題為 AISES Eagle ,代表 The American Indi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ciety 的老鷹精神。作者是來自 Sano Domingo Pueblo 部落的 14 歲原住民少年 Aaron Coriz 。在今年度的 NAISEF 的手冊封面就可以看到這幅畫作(圖 2 )。同時手冊中也刊登得獎的三位原住民少年的照片與自傳。

圖 2. 2005NAISEF 手冊封面

 

3 月 24 日 是科學展覽的第一天,參展的學生由教師或家長陪同陸續抵達會場,完成報到註冊程序後,才可進入開始布置展示看板。看板的規格大小都必須依照主辦單位的規定守則。布置完成時必須經過主辦單位相關人員檢查確認符合各項安全倫理標準,並在看板上貼上「可被評審」貼紙,該作品才算是完全符合參賽資格。一旦貼上該貼紙後,除了電腦之外,參賽者不可再自己的作品攤位上添放或移除任何物品。今年共有 336 件作品參賽,都是由全美國原住民地區學校選出的優勝作品。一旦在本次全國科展獲選,將可參加國際科學展覽。

第二天全日是正式的評審時間,所有參賽者必須依照大會規定的時間進場。上午七點整,所有評審委員參加大會的評審會議,評審委員進入會議時必須經確認為受邀的評審委員本人,方可進入會議室(圖 3 )。各學科評審委員小組各有一位召集人,一般是由歷年曾經擔任評審委員者擔任。九十分鐘的評審會議中,大會除了感謝評審委員的參與之外,對於評審的各種注意事項、評分標準、評分表格甚至建議如何與參賽的中小學生應對,都有十分詳細的說明。而評審與評審之間也在這個會議中有互動的機會,培養合作的默契。

圖 3. 傅麗玉於 2005NAISE 會場入口

 

當評審會議進行的同時,大會為家長與教師辦一場說明會,也為參賽的學生辦一場說明會,每一場皆有專人負責主持,讓所有參與的教師、家長和學生都能充分瞭解活動的相關訊息,並且從中獲得學習與成長。上午評審的是 5 年級、 8 年級以及 9 到 12 年級的作品,下午評審 6 年級與 7 年級的作品。換言之,當天一早就有三場說明會同時進行。說明會結束後,評審委員們有一小時的時間先行瀏覽整個科展的作品,對將要評審的作品進行初步瞭解。而此時 5 年級、 8 年級以及 9 到 12 年級學生的教師與家長陪同學生在會場外等候進場。九點三十分一到,大會宣布所有 5 年級、 8 年級以及 9 到 12 年級參賽學生進場。評審委員則開始逐一針對自己所負責的科目與參賽學生進行當面討論。有些學生是第一次參加科學展覽,顯得有些緊張害羞,但是評審委員們都非常和藹地鼓勵學生慢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給予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希望有助於研究主題的未來發展。

圖 4. 傅麗玉於 2005NAISE 會場內

 

大會允許參賽學生攜帶大會配套舉辦的數學競賽試卷進入會場,並且鼓勵他們運用空檔時間答題,整個數學競賽與科學展覽是整合的,學生只要在科展結束時繳回答案就算是完成數學競賽。因此筆者在會場看到許多參賽學生利用空檔非常專心地做數學競賽的題目。偶爾有幾個鄰近的學生互相小聲地打招呼而已。

整個 5 年級、 8 年級以及 9 到 12 年級的面談與評審進行至中午才結束,同時大會為 6 年級與 7 年級的學生準備三場研習,包括「經費補助解說」、「如何在教室進行研究」、以及「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數學與科技探索活動」。

午餐後開始進行 6 年級與 7 年級的評審,同時 5 年級、 8 年級以及 9 到 12 年級學生則由大會安排三場研習,包括「資訊科技實習」、「為進入大學做準備」以及「原住民教育資源」。整個面談評審在下午 4 : 30 結束,全部參賽學生離開會場,評審委員回到評審辦公室,各科評審開始進行計分與討論,平均每一件作品有三位評審委員評分。有時評審委員之間看法有歧異時,評審委員們會再回到作品攤位前做討論。最後由各科召集人將評審結果彙整交給大會。對於評審們認為有潛力參加國際比賽的作品,大會則召回作品的作者再次面談確認,並給予建議。傍晚 6 : 00 整個評審工作方告結束,所有評審委員才算完成任務,此時大會開放媒體進入會場採訪,所有參賽學生進駐會場,以便接受媒體採訪。直到晚上 8 : 00 所有作品看板全部撤離清場。

圖 5. 傅麗玉與 2005NAISE 化學科評審委員

 

第三天上午舉行頒獎典禮,到場的不只是參賽的學生,連同教師與學生家屬約三千人,雖然沒有富麗堂皇的佈置,但是場面非常浩大隆重。新墨西哥的州長與 Albuquerque 的市長都到場致意,以簡短而深情的母語獻上對年輕人的期許,尤其是科學與工程方面的期許。頒獎的流程十分特殊,不是所有的頒獎者與受獎者都在高高的舞台上,而是相關的頒獎人,包括 AISES 理事長、新墨西哥州州長等都在舞台下方的左邊排成一列,獎項的宣布者站在舞台上的講台,得獎人由觀眾席先走向頒獎人,逐一與頒獎人握手接受鼓勵,然後走向舞台下方的左邊領獎,並接受拍照。獎品由許多不同單位贊助,例如美國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 Intel 、 Seagate Technology 等單位或企業。

頒獎典禮上, AISES 的理事長特別邀請我坐在他左邊的位子。頒獎典禮的結尾, AISES 的理事長在致詞時,特別介紹筆者以及筆者所來自的國家台灣,並邀請筆者起立接受全場的鼓掌,心中的感動實在無法形容。會後許多學生、 家長與 老師又個別與我表達謝意,為這次的行程劃下一個令人難忘的溫馨句點,也激發我引導台灣原住民青少年進入 NAISEF 參賽的心願,因為我相信張昭鼎紀念基金會一定會幫助原住民孩子完成這個心願。

圖 6. 在 NAISEF 獲獎的美國原住民青少年-1
圖 7. 在 NAISEF 獲獎的美國原住民青少年-2
圖 8. 在 NAISEF 獲獎的美國原住民青少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