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哲生

要有尊重學術大師的媒體環境 吳哲生 近年來,很多教育或學術界的話題,出現在談話性的電視或廣播節目裡,甚至有些平面媒體的專欄作者,也會從自己的觀點以評論方式來道是非,如果評論 者是圈中人還好,但若是固定由一些記者出身的所謂名嘴來評論大師或者熱心貢 獻社會傑出教育家,是不是有點不太適合?浮淺表面性且不負責的批評,只有讓 這些對社會有影響力的「偶像」的公信力,慢慢地被腐蝕掉。有人說,目前社會 的亂相,有很大一部份歸咎於這些媒體人物的胡言亂語,不無道理。尤其是在有 了一些新聞評論談話性節目後,「主持人和來賓罵人還可以領錢?」社會價值觀 都被破壞、扭曲,對青年學子會有不良示範作用。

一個科學家或教授,他們之所以能成為學術大師或令人崇敬的教育家,大部 份是因為他們很多前瞻性的思想及專業或者對社會關懷所參與的事與物,都經得 起時間的考驗,是我們社會的良心、防腐劑,他們常有「眾人皆睡,我獨醒」的 智慧,希望讓所處的社會更好而且堅信會更好的理念,不計個人榮辱講出該講的 話,做出該做的事,也許當時社會大眾無法馬上了解,然而一些媒體名嘴立即就 開始論是非卻也不夠慎重與厚道。我就從這個角度來談這些年來教育學術圈裡所 發生的一些事。

先談教改,李遠哲院長因為參與教改事物所受到的批判,是大家記憶猶新的 事。而當日前教育部吳清基部長最近說出台灣今天的教育很成功時,這意謂著過 去十幾年裡的教改對國內教育界的影響是正面的,如注重學生創造力培養、多元 化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特性發展才能等等,都已因青年學子在各項國際競賽的 表現突出而呈現出亮麗成果。再回想過去的許多年,教改實施過程中,部份老師 及家長的適應不佳及教材不夠優良所產生問題,被誇大教改過程並非無藥可解的 的錯誤而再歸罪於李遠哲院長的往事,其實有很多是平面媒體或電視媒體,隨著 一些特定人物,搶版面,推波助瀾的。

另有一件是讓我看了都想流淚且傷感的高中同班同學陳垣崇院士事件,一個 曾經榮膺美國最佳醫師獎、十年前放棄國外優渥待遇返國奉獻的海外學者,開發 出治療龐貝氏症的藥物,將大部分該項專利的獲利,捐給其回國前服務的美國杜 克大學,也常常自掏腰包照顧這些病人的國際知名學者,他對罕病團體所付出「愛 的代價」的前瞻作法,在美國是被拍成電影,而在台灣卻是犯罪嫌疑犯,拋開兩 地法令差異不談,有些媒體,不了解生技產業是新興產業,技術研究成果獲致困 難且是全新產品,失敗風險極高。在找不到有人投資時,於報備許可後,沿用在 國外發展出許多新的遊戲規則與產業特殊做法,由發明人自己成立公司量產以保 證品質並承擔風險的權宜做法,就因有人質疑圖利自家公司,幾家媒體不先仔細 了解情況就大肆報導,實在失之草率。其實,這種前瞻性的做法,應該被鼓勵的, 因為當失敗時,由發明人承擔大部份風險,公家資源的損失可降至最低點。然而, 事件發生當日,那些永遠的電視名嘴或者專欄評論家,不從這個角度出發,就開 始道三說四,批評起來,甚至質疑中研院的定位,真是匪夷所思。

更離譜的是,前些時候,極為受到全國各級學校校長老師與家長尊敬的洪蘭教授撰文指出台大醫學院學生上課吃雞腿與泡麵,並批評其尸位素餐的事件,竟 掀起了一些媒體的批評,這也真是奇怪!在教育界極有公信力的教授指出學生要 有生活規範竟被批評起來,這種簡單的『公民與道德』問題,國小生都懂在上課 時不能吃東西的道理,竟然也可以佔據媒體大幅的版面來評論。令人吃驚的是竟 有一些著名的媒體評論者以專欄的方式針對此議題發表對當事人令人錯愕的批 判,這也難怪社會上「尊師重道」的風氣會逐漸消失。南投市一所國中的訓導組 長因罵學生是「遲到大王」,而被告妨害自由和妨害名譽的事件,應是目前社會 上「尊師重道」式微的具體寫照吧。

其實,教育或學術界的問題,媒體當然是可以報導的,但是牽涉到學術大師 或極有社會聲望的教育家時,當事人想法與前瞻論點實在是要適當地被尊重,他 們是社會的良心,社會不一定要給予最高的物質待遇,卻是需要有尊重的輿論與 社會環境。也許未來,教育圈子裡是非對錯論斷就由他們圈子裡相關學者專家來 代勞吧!,媒體可以報導學者專家的意見,但是一些媒體名嘴,不要凡事都認為 自己是專家,就先評論起真正的學術教育界專家。